您的位置 首页 心得

谁会是电子书的终结者?

亚马逊上线kindle栏目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了,一直都想买台kindle来读书,但是那时亚马逊中国还没有出kindle版的书籍所以行动只停留在想的阶段。后来买书的时候看到部分书开始有kindle版,价钱比实体书要便宜不少几乎都是十分之一的价格相当吸引,而且还推出了ipad版的kindle这个构成了我果断行动的主因,于是我花了100多块钱买了20本左右的电子书。在阅读电子书的过程中,不知道为何感觉有些失望,而且对电子书突然开始有些感触。

电子书与实体书

电子书只是实体书的辅助

很多人都觉得电子书会取缔实体书,其实当我购买并体验了付费的电子书之后,感觉差别不是很大,只是载体不一样而已。有人会说外国的网络媒体彻底打败了纸质媒体,外国很多报纸不再发行纸质版,这是说明网络内容取缔纸质内容的最好佐证。这没错,但值得注意的是,为什么网络媒体可以打败纸质媒体,最重要是网络媒体在时效性、传播力、社交能力都比纸质媒体强,所以取缔是必然的。电子书和实体书内容完全一样,他们的关系更像是电脑和笔记本的关系,不会出现谁取缔谁,所以电子书就是实体书的辅助传播方式而已。

花费阅读的时间和意识在改变

现在听得越来越多的是大家都说没时间看书,导致越来越少人看书,不少名人大卡不断呼吁大家要多看书。其实这事应该反过来想,为什么他们会说没时间看书呢?这要从大家的阅读场所说起,现在年轻一辈大量的阅读时间是在地铁、公交、或等人的情况下阅读,阅读的内容主要是新闻和小说,大家都是用碎片时间来阅读,这样的主因是大家都不想空出较多的整体时间来进行阅读书籍,平时工作时间占据大部分,回家休息一下就说睡觉了,如果能空出整体时间他们更愿意花在更有趣味性的活动上,例如旅游、聚会、游戏或者煲剧上。(这里说的整体时间是指有1个小时以上的空余时间)

我问了身边很多朋友,你看书的时候是否在享受读书,他们都表示看书都是强制自己的,有些是技术类的书必须要看的,并非自己真的很有兴趣去阅读,家里很多书都没翻过多少页,我也是其中一份子,所以我看书是挑自己喜欢的章节或需要的章节来看。当然这只是小数人的调研不足为凭,但也与现在部分不喜欢读书的人群相呼应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大家在花费阅读的时间和意识在改变。

真正的取缔者

碎片式的阅读成就了微博和微信,当你想了解最新最快的新闻消息你可以上微博,你想阅读有个性的文章或技术分享可以上微信,现在不少微信公号内容越趋精湛,甚至开始按照章节编排来方便用户索引,有点像书的形态,每天或隔几天推送一篇新文章,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阅读,对比书本来说无论从时效性或观点都比较新鲜,而且他们更快更轻便,他们属于高效阅读的时代,特别是微信准备接入支付平台,这无形中加快电子知识消费时代的来临,所以这些平台才是真正的电子书和实体书的取缔者。

我不是在推广微博和微信,只是想表达一下对现在快时代阅读方式的改变的一些观点而已。其实不需要再呼吁大家读书了,不是大家不阅读,只是大家阅读的方式和渠道改变了。如果你对我的看法有异议或想与我交流可以加我微信公号:liuzijuncom 或在微信搜索刘子骏。

热门文章

回复 阿狗的进中大 取消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

23条评论

  1. 看到你和读者们的讨论,觉得这个话题确实挺有争议性的,现在谈取缔确实言之过早,但是也不可避免。

  2. 微博微信是碎片化阅读,而实体书则是深度阅读,两者带来的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,怎么能谈的上”取代”呢~

    1. 就是因为碎片化时间成为大家阅读的趋势,现在微信的内容也开始向深度化发展,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不再单单在书本上。等于鸿门兄说的竹简被纸张取缔一样。

      1. 我认为哈大家之所以崇尚微博、微信,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其短小精悍的内容发布方式,而您谈到深度化发展,现在微博虽有发表长微博的功能,但仍是辅助的,没有得到广泛经常地应用;此外,两者的用户体验也不仅是指内容上,像我就是喜欢看纸质书,而从来不在网络上看长篇大论的东西。

      2. 我没您研究深入,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,我觉得实体书就像传统的大众媒体一样,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,虽然其功能地位有弱化的趋势,但是仍然不能被互联网所取代。凡存在必有其合理的地方,过去几十年如此,将来几十年也是一样。

      3. 同意你的观点,实体书肯定会一直存在下去。人们的阅读习惯肯定会朝着电子书的方向不断地过度,但是实体书作为一种存在还是有它的收藏价值以及流传价值。

  3. 微博、微信只能了解到信息,注意,这仅仅是“了解”和“信息”,而读书才能“学”到“知识”。两者的层次绝不相同。看来,作者是糊涂了。。

    1. 微信现在不单单是提供信息,而是已经有更多有深度的文章和知识在里面流动,你可以关注一下例如鬼脚七等微信,你就知道我的观点了。